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
西汉太初元年司马迁(公元前104年)《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边韶《老子铭》《隶释》(卷三)宋洪适著,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年)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春秋之后,周分为二,称东、西君。晋六卿专征,与齐、楚并僭号为王。以大并小,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
魏黄初三年(222年)《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宋《隶续》 洪适 卷四,成书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
右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其文曰:告豫州刺史云云如故事,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此或与汉诏同。苦县濄水北有老子庙,水经云庙前南门外有汉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在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径谯所勒。
东晋伏滔(约317-396年)《北征记》《后汉书》(郡国志 郡国二) 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
赖乡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
南朝宋刘义庆(420-479年) 《幽明录》
襄邑县南濑乡,老子之旧乡也。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能洁斋入祠者。水温清,随人意念。
南北朝北周庾信(513—581)《至老子庙应诏》
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隋郦道元(466年~527年)《水经注》卷二十三
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又北濄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濄间。濄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边韶《老子碑》文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
隋薛道衡(535年~604年)《老氏碑》《薛司隶集》明朝张燮(xie)(公元1574—1640年)
魏武兖州之地。对苦相之两城,绕涡谷之三水。芝田柳路,北走粱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东晋太元中侨置南谯郡(今涡阳东),北齐废南谯郡。东魏武定六年 (548年), 改涡阳郡,置南谯郡,属谯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十三
濑乡记曰 老子庙有皇天楼,九柱楼,静念楼,皆画仙人云气
唐代李泰贞观十二年(638年)《括地志》卷五
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唐代徐坚(660年-729年)《初学记》卷七引:
1、曹魏黄初(220年-226年)或北魏后期,时间上限为太昌元年(532)或北周宣政元年(578) 崔玄山《濑乡记》曰: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井,余井水皆动。
2、南朝宋(420-479年) 刘义庆《幽明录》曰:襄邑县南濑乡,老子之旧乡也。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能洁斋入祠者。水温清,随人意念。
唐代李吉甫(758年-814年)《元和郡县志》卷八
玄元皇帝祠 县东一十四里,祠院中有九井,隋季井皆竭,自武德以来清泉沁漏,或云汲一井而八井水皆动
唐代段成式(803-863年)《酉阳杂俎·玉格篇》
老君生于苦县濑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树下。
北宋乐史(930年-1007年)《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李母祠 《濑乡记》李母祠 在老子祠北三里,祠门内右有圣母碑,东院内有九井,《述征记》庙内九井,或云汲一井而八井动
北宋《太平御览》(983年)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亳州城父县老子祠,赖乡曲仁里,庙内有八公台、九柱楼,画东王母、西王母。又有静念楼。
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
择元辰於摄提,诣殊庭於譙左…… 譙都之壤 涡水之滨 是为福地
北宋 欧阳修(1007-1072年)《新唐书·五行志三》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
北宋欧阳修 熙宁元年(1068年) 《集古录跋尾》
率僚属谒太清宫,周视八桧之异,窥九井禹步之奇,酌其水以烹茶而归”
北宋贾善翔(1086—?)《犹龙传》卷三
今有流星坛在亳之城父县天静宫也。
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每汲一井,则九井皆动。
南宋李涛(1115-1184年)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真宗天禧元年》
天禧元年(1017)二月:“亳州言修天净宫毕,初宿州临涣县有天净宫,言李母感星之所也,上将朝谒太清宫,丁谓绘图以闻,遣内侍诣宫设醮遂诏重脩,及是毕工,初割临涣,亳州或言其输税不便,于是止取临涣之大李一乡以附亳,而宿人便之(言其不便据实录会要乃吏部郎中李及所奏止割一乡据李迪附傅则迪知亳州)”
南宋谢守灏绍熙四年(1193年)所撰《混元圣记》卷之二
至商十有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庚申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气,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时尹氏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出。良久见日渐小,从天而坠为五色珠,大如弹丸。因捧而吞之,觉而有娠。今亳州天静宫有流星坛,即其处。
元至顺三年张起岩(1332年)《天静宫兴造碑》
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涡水两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然其经始,他无所考,独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
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 卷七
天静宫 在亳县东一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后人建宫以尊奉之。元至顺三年重建,张起岩撰碑。
老子祠 在亳县老子所生之地,后人为立祠,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
流星园 在亳县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
明成化十三年(1487年)《中都志》
卷四:老子祠在县东(指亳县东),老子所生之地。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
卷五:老子,谯人,亳县志云:“县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老子所妊之地。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亳州志》古迹考
苦县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内
真源县 在今义门集,又为仙源县,神龙元年复。
天静宫 在城东百二十里。汉延熹八年建,至元至顺二年,提点刘广道重修,翰林编修张起岩撰文。
流星园 在天静宫东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何乔远《名山藏》卷二十七域地志 颍州
县东百二十里曰流星园,老子所生地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古蒙庄子序》
老子为苦人,苦去蒙仅百里,于世又近。庄子其见知之人欤?不然,何神之肖也?余入谯,过苦,登太清之宫,其铸鼎黝然峙立,五千馀言,垂之金石。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
明崇祯六年(1633年)方震孺撰《重修天静宫碑》记
宫之昉旧矣。历考往代,在汉为天静宫,延熹八年奉敕而建者也。西去毫城百里有奇,南距涡二里。……沃野平皋,西连谯国。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江南通志》卷三十六 古迹
天静宫 老子所妊之地,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基址犹存,有元碑。
流星园 在亳州东天静宫南,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诞生,见碑记。
苦县 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内,老子家于此。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颍州府志》卷二中的老子故里
天静宫 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相传老子所生之地,有元翰林张起岩所撰碑。
圣母殿 天静宫前有大石枕,刻文曰:“凿石为枕,断木为桥,红尘不到,终日逍遥。”,殿前有炼丹井。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亳州志》
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威仪静穆,足令瞻礼者虔肃有加,迥非今匠所能仿佛。
清道光五年(1825年)《亳州志》
东太清宫,既流星园,在州东一百二十里,相传老子之母居于此,有星突流与园,遂诞老子。天静宫,与流星园接壤,前为圣母殿,有大石枕,刻文曰:凿石为枕,断木为桥,红尘不到,终日逍遥。迄今仙景宛然,因以名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一统志》颍州府
天静宫 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安(宁)镇,汉延熹七年建,相传老子生于此,熹二年盛度撰天静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