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文先生考察鹿邑捐款始末
1995年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李仕澂(澄)前往河南鹿邑,得到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张景志会长及潘又泉副会长的热情接待。席间,出示了台湾道教会馆马炳文先生率团考察鹿邑老子圣迹之后给张、潘等先生的函件。兹登载如下:
第一封
景志会长
道席:
又泉副座
贵县相聚,因瞻仰老圣遗迹之便,得获识荆,至为快慰。嘱寻希夷巨著四种,遍找中央图书馆、道藏目录及此间道书出版社,皆无此书。兹交邮寄上道德经、西升经、无阳经、文始真经、大洞经,请誉收。至于希夷陈抟之书,当继续寻觅。如寻得,即行寄上也。
又:七月五日承蒙贵县首长及各位先生对弟所率领之老子圣迹考察团热情接待,至深感荷。谨此敬申谢意,祈为转陈。
再者,同仁等目见老君台、太清宫之现有建筑,年久荒芜,意欲发起募款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请洽有关单位作一估价(①修复程度,②需工需料数目,③总价数字。),复函(寄台北市卧龙街二七四号,道教会馆转交弟收)示及。以便量力进行也。
专此顺祝
道安
马炳文(签章)
一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二封 1990年8月6日电报
(加急)鹿邑县县长
感谢款待。能来老子诞生地朝拜始祖,一生荣光。老子仙迹和二圣地建筑宏伟。方、潘有问必答,更深认识,感到满意。遗憾的是,始祖诞生地,贵县不大敬仰。宣讲世界共认道教始祖仅剩古建筑,文物保护不力。朝拜无道士,党的机关组织,对民烧香不解。建议修复二圣地,对贵县有益。国家拨,民众、人民宗教团体捐献,几方,达此目的是可能的。
马炳文(6)日敬
第三封
县长先生
方玉先生
景志先生 诸公大鉴:
又泉先生
恒修先生
诸公先后手教及附件一一拜悉。经商之此间道友,敬复如后:
(一)本年六月(似指农历——注)造访,考察老圣遗迹,承蒙盛情接待,并陪同至“西太清宫”、“老君台”参观。有劳各位手炎暑之中,内心至为感荷。
(二)老君生地,古书均载明系出生于苦县。台湾有一位专研老子学说的大学教授张扬明先生著“老子考证”一书讲,老子出生于亳县之“谷水”旁之“赖乡”。而涡阳县志则载明,老子出生于城北“中太清宫”(郑店子村)。此次实地考察结果,初步得知情形:
甲:鹿邑县部分计有:
一、老君台;二、西太清宫(庙田七百二十亩);三、圣母碑;孔子问礼处。
乙:涡阳县部分(注:涡阳县是新县。百年前,大部分是从亳县划地而成。)
一、无忧园;二、中太清宫;(县志载明有庙田三千亩,曾有道士两千余人。)三、老君炼丹处;四、九龙井(老君生后,九龙从地下涌出,吐水为其沐浴);五、白林(圣母全家墓地);六、尹喜墓;七、最近出土之古碑;八、中太清宫现在仍有两位高龄道士口述百代宗谱,说自古传来——老君出生于无忧园(中太清宫旁);九、东太清宫;十、孔子问礼处;十一、武家河(古谷水)。
丙:考察后初步结论:
古代“汤居亳”。苦县系当时人文荟萃之地,而现在鹿邑及涡阳东、西、中三座太清宫所在之处。故鹿邑父老言老圣出生于鹿邑,涡阳父老及文献均言,老圣出生于涡阳。据常理推断,老圣诞生后未西出函谷关度尹喜(著有西升经)著道德经以前,均隐居、入仕,活动于亳县、鹿邑、涡阳三县之中。孔子问礼处,不止一次,亦不止一处。究竟老子出生于何处之定点,吾人应虚心客观加以进一步之追寻。不管在何处,均应一体珍惜。
(三)同行道友鉴于西太清宫及老君台甚为荒凉,发起自愿捐款,加以迄今,口头认捐之数为美金陆千余元。此二处修护工程,打算什么时候动工,请书面通知,即由认捐道友迳行由其所在地之银行汇往贵县县政府收,加以运用。(收到后,请复告。)
(四)至于扩大复兴老圣遗迹。在涡阳境内者,涡阳父老及海外乡友拟于明春加以策划进行;在鹿邑境内者,欣闻鹿邑父老亦有此举。均欣见两地均有所成也,届时视实地状况,再尽绵薄。
(五)道末年老力衰,无法(且无此能力)担任方玉先生所言之名誉会长,只能于晚年将老圣学说关于修心养性,益寿延年之学最浅最狭部分加弘扬耳(教教书而已)。
专此敬复 祗颂
钧安
道末
(皖涡)马炳文拜启(签名)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谢谢恒修先生赐诗。
当年,鹿邑在收到马炳文先生的第三封信后,并未表现出任何兴师问罪的姿态。张景志会长仅是拨通了涡阳马杰先生的电话,以亲切关怀的口吻询问了马炳文先生的近况,并邀请他若有空闲不妨再次造访鹿邑,而对于重修事宜则只字未提。随后,在涡阳天静宫的捐款活动启动之后,双方的联系便悄然中断。马炳文先生曾向马杰先生透露,他承诺捐赠给鹿邑的100万元人民币,定会如约兑现,且此笔款项将由他个人承担。在后来致涡阳家人的信件中,他提及给鹿邑的资金已顺利到位。至于这笔资金后续的具体用途,鹿邑方面并未对外公布,或许正是用于了太极殿及老子纪念塔的修建工程。
实际上,投资建设老子庙的资金,是由大陆以外地区以及海外道教信众共同筹集而来,所有行为均受到《海外筹委会》的严格约束。马炳文先生虽身为筹委会主席,但并无最终决定权。海外筹委会的成员构成,是由“香港青松观”与“台湾道教学院”的道友们共同组成的,而资金的使用权则掌握在“香港德士活”公司手中。
马炳文先生是受海外筹委会的委托,前往鹿邑、涡阳两地考察老子的出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考察,海外筹委会在综合评估后一致认定:纪念老子出生地的正殿应为“老君殿”,而鹿邑太清宫的主殿则是“太极殿”。海外道友们依据史志记载以及当时涡阳天静宫地表遗存的文物,综合判断认为:“涡阳天静宫完全符合老子出生地的基本条件,一致认定涡阳天静宫即为道祖老子的诞生之地。”因此,他们决定募集100万美金,用于重建涡阳天静宫。
1990年,马炳文先生一行前往鹿邑考察时,与鹿邑老子学会的张景志会长及鹿邑县政协的宋平秘书长达成了一项口头协议:由马炳文先生个人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协助鹿邑修缮太清宫的“太极殿”,且捐款不久后即已到位(此外,其他海外道友还额外捐赠了6000美元)。然而,鹿邑方面至今对马炳文先生的这100万捐款仍守口如瓶,未予提及。
涡阳天静宫捐款情况:
1991年9月26日海外筹委会同涡阳县政府达成捐款100万美金协议
1992年1月10日 国家文物局下发同意涡阳县接受大陆以外地区捐资的批复
1992年3月10日 重建老子中太清宫(天静宫)筹备委员会在香港九龙观塘成立,以重建涡阳中太清宫(天静宫)的名义向海外筹集捐款。
为首的老道是鹿邑城隍庙的道士,90年代在街上要饭,被张景志会长从街上发现后安排到鹿邑太清宫。多年来一直被鹿邑的网友当成马炳文先生在网上攻击,背负了多年莫须有的罪名。
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张景志
鹿邑老子纪念塔原计划建17层84.3米,高度成为全国各地之塔“之最”,八边八角,每层开四门,塔中塑老子像。但到了后来捐款越来越少,只建了45.81米(13层。其中母塔7层,子塔6层)。据鹿邑网友透露:建设是由"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募集资金修建的,门票也是他们安排人收的。内部涂鸦严重,塔中间原设计有电梯,塔下有地下一层,但常年蓄水已被填平。据说当时建一层,挂掉一个人,不敢再往上建了!才造成这种畸形塔!
塔,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一种佛教建筑,作为埋葬舍利、埋藏经卷之用的,旨在纪念死者。由于佛教与道教在教义上的区别,历史上的道教则没有建塔的习俗。鹿邑的老子塔的建成,在宗教界已经成了笑话。
当年马炳文先生的捐款,很可能被鹿邑用来建这个老子纪念塔,但很遗憾成为了烂尾工程,鹿邑群众对此也非常不满。以下附百度贴吧鹿邑网友的留言:
鹿邑吧-网友(鸣鹿仙源)《老子故里之争”或许我们不能只怨马道长》(原帖已删除)
贴吧老是弹出来一些旧帖子,有一个“批判”马炳文的帖子,但我们是否应该想想,马炳文为什么会拿着钱去涡阳呢?
夏天去了洛阳吕祖庙,认识了一位我们鹿邑的道长,通过与他交谈得知他也是鹿邑老子学会成立时的第一批人,他也对我说了这样一些事。现在大家都认为,马炳文是因为没被接待好而生气才把钱给涡阳的,但并不是这样,当初如果要重建老君台和太清宫附近的建筑,需要拆了“老君台中学”和太清公社,在当时那个宗教还不被尊重的年代,“拆了学堂与公社来建庙堂”弄不好是要受到处分的,当时的县领导便拒绝了马炳文的请求。(道长说当时县里不知道马炳文拿了多少钱,如果知道马炳文拿了那么多钱也不会拒绝他了)这也成为马炳文拿着钱去涡阳的部分原因!(从网上广为流传的马炳文的三封信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县当时的情况)
作为老子故里人,作为热爱家乡的老子故里人,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弘扬文化靠的是什么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毁的还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