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日本梅川太郎“和平碑”
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内有一处老君台遗迹,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是老子设坛传道讲学的地方。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经过历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步上33节台阶,在大殿东山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的树杈上,都留有枪炮弹痕,这些弹痕,是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日本帝国主义留下的侵华罪证。
而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别用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方柱的创意来自梅川太郎,一个七十年前侵华日军的炮手。那么,梅川太郎为什么要立这个方柱?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9点多钟,大队日军来到了河南省鹿邑城外。日军不了解城里的守备情况,走到离城十里的营子寨,准备集中火力向城内制高点炮击。通过瞭望鹿邑县城,发现有两个高大的建筑。左边的是县城城墙的东南角奎星楼,右边的是老子讲学的老君台。日军指挥官举起军刀,下令先攻击这两个高大的目标。梅川太郎受命发炮,第一炮击中了左侧那个奎星楼,就这一发炮弹就把整个奎星楼炸得粉碎。巨响之后,日军一阵欢呼声。梅川太郎开始掉转炮口,对准右侧那个更为高大的建筑,也就是老君台。一炮打了出去,没有听到爆炸声,两炮打了出去,还是没有动静,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一连打了十二发,一颗都没有爆炸。梅川太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身边的日军个个感到纳闷。指挥官气急败坏,一脚把梅川太郎踹倒在地,自己操起炮筒,对着那个高台又发射了第十三发炮弹。发射出去后,结果又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指挥官惊呆了,整个队伍都惊呆了!就其中大殿东山墙、殿东柏树树杈、东偏殿后墙,共中炮弹13发,其中有两发炮弹穿透山墙,一发卡到了大殿内西边的梁架上,一发落到了老君神龛上。在当时大殿后边还有两间小殿,是老君炼丹房,房内存了满满一屋子黑色炸药,台上还有一尊同治五年的铁炮。如有一发炮弹爆炸,引起火药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日寇的同类炮弹在县城的其它地方很有威力,如东南城角的奎星楼、南城门的城楼,都遭到日军彻底损坏,唯有老君台岿然不动。
进城后,日军第一件事就是让翻译找当地百姓打探那个高台是什么工事,为什么会有特殊的功能。得知那是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时,整个日军队伍哗然,一个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梅川太郎更是张大了嘴巴,一句话也说不来。触怒了神灵就要去忏悔。到鹿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进城日军,来到老君台下,匍匐在地,磕头作揖,求老君爷饶恕,并保佑自己能平安回国。在日军成立维持会和日伪县政府期间,日军派了一个班的兵力在老君台驻守,这段时间里,鹿邑人可以参观、可以叩拜。
1980年,梅川太郎和他的部分战友,一起回到了鹿邑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向老君台低下了罪恶的头颅。此后的几年时间,梅川太郎成为鹿邑县的常客,时不时来为老子上几柱香,叩几个头。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最后一次来到鹿邑,和他的战友把从日本带来的两个白色方柱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前和太清宫里面,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谢罪和平碑。据说那次回国后不久,梅川太郎就死掉了。
梅川太郎:中国台湾人,当年被日军征召入伍,跟随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藤田大队在鹿邑太康、柘城一带作战。战后回台湾,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文章记录自己在豫东的一段经历。
日本人在缅甸修建的慰灵碑
以1964年4月开始的日本普通国民出国自由化为契机,许多右翼团体、地方组织、遗族、旧军人团体走出国门,依托20世纪50年代岸信介内阁赔偿外交打下的基础,以公益援助为手段,以追求和平为口号,在一些国家纷纷建立日本人阵亡者慰灵碑。“缅甸日本人墓地”中的许多慰灵碑正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鹿邑太清宫和老君台前的“和平碑”,极有可能是梅川太君打着和平的幌子,树立的日军慰灵碑。其规格和形制和日本人在缅甸建立的很相似,而且都是从日本本土制作并空运过来,不使用所在国当地的材料。内部是否有玄机?带有险恶用途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