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亳州志》中记载的唐宋亳州真源太清宫(流星园)
明嘉靖《亳州志》:“流星园在天静宫东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
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威仪静穆,足令瞻礼者虔肃有加,迥非今匠所能仿佛。”
道光《亳州志》:东太清宫,既流星园,在州东一百二十里,相传老子之母居于此,有星突流与园,遂诞老子。天静宫,与流星园接壤,前为圣母殿,有大石枕,刻文曰:凿石为枕,断木为桥,红尘不到,终日逍遥。迄今仙景宛然,因以名乡。
“星园之太清宫”在哪里?即使在老子故里涡阳县,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天静宫就是唐宋时期的真源太清宫。其实不然,据历代《亳州志》记载,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中提到“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一个“与”字体现出太清宫和天静宫就是两个不同的建筑群。太清宫位于天静宫东南方向的古流星园内,在清道光时期也被称作东太清宫(此时曹市太清宫还归宿州管辖,同治4年涡阳建县后,曹市从宿州划拨给涡阳,星园之太清宫从此更名为中太清宫,东太清宫名称归属曹市太清宫。)
道光《亳州志》中绘有一副《古流星园》图,将流星园和太清宫等建筑群的位置标注在武家河北岸。二十世纪90年代马杰先生曾根据天静宫21代主持郑至善道长的回忆,在今天静宫东南300米、武家河北岸发现了流星园遗址,唐宋时期亳州真源县太清宫亦建于此处。
乾隆《颍州府志》卷一: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谯州为亳州,领县七,谯城、城父、蒙城、真源则义门集地也。
北宋《太平御览》(公元983年)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亳州城父县老子祠,赖乡曲仁里,庙内有八公台、九柱楼,画东王母、西王母。又有静念楼。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六: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一日(1014年),诏割宿州临涣县隶亳州,其税户差徭依真源县例施行。天禧元年(1017年),县复,还隶宿州,但析天净宫、大李一乡隶亳州蒙城县。
北宋贾善翔(1086—?)《犹龙传》卷三:今有流星坛在亳之城父县天静宫也。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每汲一井,则九井皆动。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宗真宗朝谒太清宫之前,丁谓向宋真宗汇报,真源太清宫附近的临涣大李乡是李母感星之所,并绘制了图纸给宋真宗看。宋真宗遣内侍诣宫设醮,遂诏重脩天静宫。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朝谒太清宫时,下诏把宿州临涣县划给亳州管理,因两地相近,税户差徭依真源县例施行。
三年后,天禧元年(1017年)天静宫修缮完毕,亳州官员向宋真宗做了汇报,同时提出临涣县百姓交税不太方便,宋真宗同意把临涣重划给宿州,但把天静宫和大李乡划给亳州蒙城。
由上可见,在宋真宗时期,真源太清宫和天静宫就是两个并存的建筑,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但位置相近并接壤。但由于种种原因,天静宫东南方向的真源太清宫遗址,一直被忽略未能开展考古发掘,希望后期能够引起省市文物部门的重视。
清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
马杰先生年轻时在武家河北岸流星园遗址大石枕前留影
古流星园、真源太清宫位于天静宫东南300米